最近一段時間,吃瓜群眾紛紛圍觀騰訊和老干媽之間的神仙打架。簡單來說就是,騰訊就“廣告合同糾紛”起訴老干媽——老干媽一臉茫然報了警——警方初步查明:原來是曹某三人組拿著“蘿卜章”跑去和騰訊簽了個推廣合同,騙取了隨合同贈送的一款游戲禮包用于倒賣,目前三人已被刑拘。
在這里,咱先不論事情的真相到底是啥,因為,在這個陪網民吃瓜的過程中,公證人員有些話想跟大伙聊聊。
話不多說,直奔主題——簽合同的時候,怎樣防范各種騙局?答案是:辦個合同公證——同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(jù)當事人的申請,對于當事人之間簽訂合同的真實性、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。
合同為何需要公證?說起合同,大家都不陌生。然而,生活中,合同詐騙案件越來越多,要斗智斗勇謹防騙局,既要有專業(yè)的法律知識,又要有豐富的鑒偽經驗,更要有提防合同陷阱的敏感度,這對于普通大眾來說,實在是太難了。這個時候,合同公證就顯得很有意義了。
那么,合同公證怎樣保護您的安全?
對此,聊城市魯西公證處公證人員解釋說,當事人申請合同公證,應當向公證機構提交申請書和合同的原件。公證機構受理后,應根據(jù)相關法律法規(guī)的規(guī)定,重點審查以下事項。
合同當事人各方的主體資格。審查主體資格,實質上就是公證處幫您辨別真證或假證、真章或假章……
當事人簽訂的合同是否遵守了國家的法律,是否符合國家政策和國家計劃的要求,是否貫徹了自愿協(xié)商、平等互利、等價有償?shù)脑瓌t等。現(xiàn)實中,不少當事人私下交好,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掩蓋某些事實,簽訂“陰合同”,而公證機構在審查合同的過程中,便會著力從防范風險的角度對此類問題進行審查。
合同的具體內容是否符合實體法的有關規(guī)定,合同條款是否齊全,文字表達是否明確、具體以及簽訂合同的手續(xù)是否完備。公證機構在審查合同時,將會對條款約定不明確的合同提出修改建議,并建議當事人提前約定好產生爭議后的解決途徑。如果是一方早有預謀提前在合同中設計好的“陷阱”,公證員審查后,及時提醒另一方謹防上當受騙。
公證機構經過審査,認為當事人簽訂合同的行為既真實又合法的,即可出具公證書。